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:言语理解(省部级)(3)
2015-12-01 13:51 苏州华图教育 http://suzhou.huatu.com/ 文章来源:苏州华图
27.【答案】A
【作者】邢琦玮
【解析】从文中看,第一空前的“不乏”与后文的“难免”构成了并列关系,则第一空所填词语与过激之言应该互为反义,即表示正确合理的见地见解,填入真 知灼见更符合语境,而第二空填入警惕,表示当批评一齐拥上来的时候,要引起中国教育界的警觉和注意,因此警惕符合语境,答案为A。
【释义】真知灼见、深远灼识、深谋远虑、肺腑之言
真知灼见:正确而透彻的认识和见解,用于褒义。
深远灼识:(影响、意义等)深刻而长远的见识,见解。
深谋远虑:周密地谋划,往长远考虑。也指周密的计划和长远的打算,主要用于见识才干,用于褒义。
肺腑之言:发自内心的真诚话语,用于褒义。
【信息源】人民日报《少年班 长成了少年班学院(换个角度看教育)》
原文链接:http://news.163.com/15/0629/04/AT8GT8KR00014AED.html
28.【答案】D
【作者】邢琦玮
【解析】从第一空看,所填词语与“一种物质”构成动宾关系,从搭配的角度上看,不能理解和相信,答案排除A,B;第二空,文段强调“真空不再是没有任何东西了”,填入一无所有更符合语境,答案为D。
【释义】一无所有、一尘不染
一尘不染:原指佛教徒修行,排除欲念,保持心地洁净,后比喻为官廉洁或人品纯洁,不沾染坏思想、坏习气,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或物体非常干净,强调没有一点灰尘,语气较重,用于褒义。
一无所有:什么都没有。
【信息源】新华网《新观点认为利用特殊虫洞可实现信息超时空传送》
原文链接: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tech/2014-06/03/c_126573228.htm
29.【答案】B
【作者】邢琦玮
【解析】从第一空看,文段强调“由于现代人比前人懂得多,知晓的事情也比较清晰和准确”,而非“知道的更深入,知道的更多”,因此答案排除A,D;而 第二空,文段强调“‘高枕无忧’这个说法是不对的,人们对于这种说法是否定的,更多人去批评它”,而非谴责,谴责语气过重,因此答案为B。
【释义】批评,谴责
批评:(1)指出优点和缺点,评论好坏;(2)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。
谴责:严厉的苛责,责备,严正申诉(语气重)。
【信息源】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《关于古人高枕无忧的再认识 (转载)》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alyisheng.com/article/info_253154.html
(编辑:苏州华图)
掌上华图客户端下载
关键词阅读:2016江苏公务员考试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 江苏人事考试
-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:资料分析(省部级)2015.12.01
-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:判断推理(省部级)2015.12.01
-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:数量关系(省部级)2015.12.01
-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:常识判断(省部级)2015.12.01
- 201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(省部级)2015.12.01
-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:申论试卷(省部级)2015.12.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