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江苏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:初中语文《论语》十则(2)
2018-04-27 09:06:12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 来源:苏州华图
第一则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(yuè)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学而》)
1、疑难字词
①学:孔子在这里所讲的“学”,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、乐、诗、书等传统文化典籍。
②时习:时常地复习。在周秦时代,“时”字用作副词,意为“在一定的时候”或者“在适当的时候”。但朱熹在《论语集注》一书中把“时”解释为“时常”。“习”,指演习礼、乐;复习诗、书。也含有温习、实习、练习的意思。
③朋:名词,朋友。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
④说(yuè):通“悦”,愉快。
⑤人不知:知,是了解的意思。人不知,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。
⑥愠(yùn):生气,发怒。
⑦君子: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。
2、“而”的用法
①“学而时习之”:“而”是连词,表顺接。
②亦(yì):同样、也是。 乎:语气助词,表疑问语气,可译“吗”。
②“人不知而不愠”:“而”表转折,相当于“可是”、“但是”。
3、翻译
孔子说:“学了以后而又时常复习,不也是很高兴的吗?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会,不也是很快乐的吗?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会恼火,不也是君子吗?”
4、讲解
①“学而时习之”中,孔子特别强调“习”的重要和乐趣。“习”不仅指巩固所学,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。(第一则完后,跳到第三则先讲)
②“有朋自远方来”,为何而“乐”?(“乐”因:切磋学问和修养道德。)
③“人不知而不愠”句中,怎样理解“君子”的内涵?(我们听过“君子动口不动手”这句话,由此可见君子有一个特点,那是什么呢?——有修养。问学生:什么样的人才会动手打架?孔子所说的“君子”很显然是有修养的,“人不知而不愠”,别人不理解他,他也不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。这种做人的态度,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?)
5、小结
这一则语录中,“学而时习之”讲的是学习方法;“有朋自远方来” 讲的是学习乐趣,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切磋学问和修养道德;“人不知而不愠”讲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。
6、板书(简要提醒学生记下破折号右边对应的即可)
学而时习之——学习方法
有朋自远方来——学习乐趣
人不知而不愠——个人修养
(编辑: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