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-初中语文《论语》十则(6)
2018-04-15 16:33:56
江苏教师招聘考试 来源:华图教师网
4、小结
这一则讲的是个人修养,强调做人要懂得换位思考,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平等待人的原则。
回到第二则 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(xǐng)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(《学而》)
1、疑难字词
①三省: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,表示动作频率多,不必认定为三次。 三:泛指多次。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。谋谋划、筹划事情。
②忠:旧注曰:尽己之谓忠。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。
③信:旧注曰:信者,诚也。以诚实之谓信。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,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。意思是:真诚,诚实。
④传(chuán)旧注曰:“受之于师谓之传。老师传授给自己的。习,与“学而时习之”的“习”字一样,指温习、实习、演习等。老师传授的知识。
2、点析
“而”的用法:表顺接。
3、翻译
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:替人谋划事情有没有尽忠竭诚?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信实相待?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认真复习?”
4、讲解
问①:有人知道曾子是谁吗?请同学起来回答 (曾子,即曾参,姓曾,名参(shēn),字子舆,孔子的学生)
问②:由此可见,《论语》的确不只记录了孔子,还记录了他弟子的言行。孔子学识渊博,教育弟子时循循善诱,教出的弟子当然有不少他的得意门生,曾参就在其中,因而他讲的言论也值得我们学习。
在这句中,他为什么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呢?谁能告诉我,古语中哪个字表示“多次”,哪个字表示“自我检查”的意思呢?(提示注意“省”的读音)
5、小结
这一则讲的是为人处事和学习应有的三种态度,其中,“为人谋而不忠乎”讲的是做事的态度,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”讲交友的态度,“传而不习乎”讲学习的态度。
第六则 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(xǐng)也。”(《里仁》)
1、讲解
问①:大家读这一则的时候,有没有立刻想到哪个人的名字?(任贤齐,学生不懂也可提出来)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,仍有不少人喜欢引古语来给孩子起名字。当然了,“任贤齐”这个不一定由此而来,但我们因此想想,以古语起名,是不是能够寄托父母和长辈对孩子的美好愿望呢?毛泽东主席有个女儿叫“李敏”的,名字含义就来自孔子另一句名言:“君子欲讷于言必敏于行”。
问②:大家看课文注释便可知道,“贤”指的是什么?(指贤人,做名词使用)“齐”呢?(向某人看齐,像他学习的意思)所以,名字叫“贤齐”的,结合孔子说这话的意思,我们给他解析一下他名字的意思,那就是……(等大家一起回答,找出前半句翻译: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,希望能和他看齐)
问③:上一则曾子说每天要“自省”,这里孔子也“自省”了是不是,可见古人很能自我反省,从而提高。那为什么自省呢?后半句,谁能解释一下?给大家找出孔子自省的原因。(后半句翻译:见到不贤的人就对照着自我反省)
2、翻译
孔子说:“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,希望能和他看齐,见到不贤的人就对照着自我反省。”
3、小结
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、学习态度,强调做人要懂得“以人为镜”。
(编辑:admin)